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动态

万水千山苏医情:千里援藏护明眸,藏族卓玛绽笑颜

来源:江苏卫生人才网 时间:2025-11-18 作者:江苏卫生人才网 浏览量:

517a97086ee84fa291893b53ac1cdee6.jpg

“我变漂亮了!”手术结束后,平时不爱抬头看人的八岁藏族女孩拉姆(化名)脸上露出腼腆又灿烂的笑容。


这位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的孩子,五年前被野狗咬伤眼部和头部,泪道严重受损,随后右眼视野被疤痕遮挡,生活陷入灰暗。近日,在江苏援藏医疗队与南京市儿童医院的携手助力下,她跨越三千多公里,在南京重获明亮和美丽。


故事缘起于拉萨市驻林周县阿朗乡布岗村工作队的一次入户走访。队员们发现,这个五年前遭遇野狗咬伤的女孩,右眼视力正逐渐下降,已接近“失明”状态。焦急的家属辗转求助,拉萨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科副科长、布岗村工作队队长雷欢第一时间联系了江苏省第十八批援藏医疗队队长、江苏省疾控局综合处副处长孙超,询问江苏援藏医疗队是否有眼科专家能提供帮助。


经协调,身在拉萨市达孜区的镇江援藏医疗组迅速响应,眼科医生郭伟详细检查后发现,拉姆的右眼视力并未受损,真正的“元凶”是外伤性上眼睑下垂和内眦赘皮遮挡了大部分瞳孔,属于可逆性外眼疾病。“当时看到内眦疤痕整个遮盖了巩膜内侧,瞳孔也被遮挡了一点点,她的视野明显减小。”郭伟医生回忆。更棘手的是,孩子的泪道已完全堵塞,眼泪排泄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拉萨当地医院并不具备开展此类复杂手术的技术能力。“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孩子渡过难关。”孙超说。江苏援藏医疗队当即决定,将拉姆的检查资料发给南京市儿童医院。一场跨越山海的医疗救助就此启动……


10月11日半夜,拉姆在家人陪伴下抵达南京。考虑到高原孩子初到平原容易醉氧,医院安排了三天观察期,让她调整身体机能,饮食上也准备了当地特配餐食。“首先要确保孩子身体适应,再做充分的术前准备。”烧伤整形科护士长汪殷明介绍。


86542d5e881c64a3b87e4b0e4b27fe59.jpg


术前四天里,医院为拉姆安排了两次眼科专项检查,医疗团队反复研讨后确定了手术方案。10月16日,手术顺利开展。“这次手术有三个核心目的,一是打开睑裂,重建内眦角。二是要松解疤痕和重建内眦韧带,恢复右眼视野;三是探查泪管情况,评估泪道重建的可能性。”烧伤整形科主任沈卫民解释,“眼裂是对称的,不能无限开大,否则可能导致新的不对称畸形,后续还要看疤痕稳定程度,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期整复。”


7914719f3c9c8fb7d1d462871e16a77e.jpg


术后护理同样细致入微。医护人员每天为孩子涂抹眼药膏、滴眼药水,密切观察流泪情况。“现在最困扰她的就是眼泪经常会流出来,我们让家属回去后使用眼药加以保护,尤其是风沙大的时候注意要用眼药滋润保护角膜和结膜,眼泪多了要轻轻擦拭。”汪殷明介绍,考虑到孩子可能落下功课,医院还联系了志愿者团体,每个星期六都有志愿者哥哥姐姐来辅导她数学、陪她画画。


如今的拉姆,不仅视野恢复了正常,容貌也得到了改善。 “爸爸妈妈说做完手术会变美,真的实现了。”孩子的喜悦发自内心。


这场跨越千里的救助,只是江苏援藏医疗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援藏医生来了之后,填补了拉萨当地很多医疗技术空白。”孙超介绍,江苏援藏医疗队14名成员都是根据拉萨当地需求选派的,涵盖骨科、妇产科、眼科等高原常见病急需的专科。除了开展常规医疗工作外,第十八批援藏医疗队在到岗后的四个月时间里,已开展六场针对不同人群的义诊,还在达孜区中小学开展近视等学生常见病筛查。


“单靠援藏医生‘输血’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我们正在积极打造当地‘造血’能力。”为了让医疗援助持续发力,江苏援藏医疗队在拉萨建立了“师带徒”制度。孙超说,目前,医疗队每名专家根据专科特点,带教一到三名本地医生,通过“手把手”临床实践教学,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本地医疗人才队伍。


从拉萨到南京,三千多公里的距离,隔不断医者仁心的牵挂;从陌生到熟悉,跨越民族的帮扶,彰显民族团结的温情。江苏援藏医疗队用专业与坚守,护佑高原群众健康,用爱心与责任,为像拉姆一样的孩子点亮健康之光。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医学考试中心)   

Copyright C 2002-2023 jsws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才服务许可证:苏人中介第(2007)002号   苏ICP备18069929号-1  

联系技术支持 QQ2437502008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