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工作一线,用仁心守护生命、以拼搏书写担当。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展现这些获奖者的动人风采与先进事迹,让医者之光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希望。
今天,我们走进苏北人民医院,了解外科副主任蒋国庆的故事。
蒋国庆,苏北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从医30载,他以“德馨技精”践行医者使命,著百篇论文、创十多项新技术。援非时,他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感觉现在好多了吗?不错,消炎药也停了……”在苏北人民医院肝胆胰中心的住院病房里,蒋国庆正与即将出院的刘先生(化名)叮嘱后续注意事项。与寻常出院场景不同的是,刘先生的出院资料袋里,多了一张蒋国庆亲手制作的“个性化随访表”,表格上清晰标注着术后每一次复查的日期,以及用药的具体时间、剂量等。蒋国庆说,每个肝硬化的病人出院的时候他都会给个随访表,用文件袋装起来,便于病人保存。
临床中,像刘先生这样的肝硬化患者并不少见:他们不仅会出现脾脏肿大、血小板降低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门脉高压、出现吐血症状,同时这类患者更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幸运的是,蒋国庆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精准诊疗,通过规范的早期干预手段,为他降低了未来罹患肝癌的风险。
蒋国庆告诉记者,从2012年就一直在攻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伴消化道出血这一临床难题,怎么让病人更健康、生存时间更长,他们在技术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在13年的时间里,团队坚持用微创方式,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了700多例此类患者,实现了零死亡率的突破。
这一“零死亡率”成果远超传统医学教材预测值,背后是蒋国庆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从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保迷走神经的腹腔镜下脾切联合断流术”到创新的“以迷走神经为导向的”机器人手术方式,每一步都凝聚着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的心血。谈及为86岁高龄老人实施这一复杂手术时,蒋国庆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尽管手术很大,但病人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因为首先我们是微创,第二个我们保留了迷走神经,所以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我就感觉到这种技术创新给病人带来的健康,我心里也非常的开心,更加地鞭策我、鼓励我去继续在临床工作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造福我们患者。”
技术之外,蒋国庆更以“温情随访”为患者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他为每位手术患者逐一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清晰标注病因、手术方式等关键信息,如今,四五百人的患者微信群已成为高效便捷的“移动诊疗站”,外县、外市的患者无需长途奔波挂号,就能随时获取诊疗建议。这份用心,也深深影响着学生陈晨:“蒋老师不仅医术精湛,对病人更是格外用心,对我们学生也极其负责,我很荣幸能跟着他学习。无论是学术上对最新科研成果的钻研,还是治疗中对前沿技术的应用,他始终走在前列。”
蒋国庆的医者大爱更跨越国界。2023年,作为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他带领队员们远赴非洲开展医疗援助,将先进的微创技术和理念带到当地。在那里,他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包括腹腔镜肝脏切除、脾脏切除等高复杂手术,更手把手指导4名当地医生,让他们能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如今,他们仍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医学难题,分享进步喜悦。
“我回国以后,他们跟我分享了一个手术视频,是他们在腹腔镜下面修补破裂的肠子,这个技术在他们当地应该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当时给他们培训,用腹腔镜模拟器进行培训缝合技术,所以我走了以后他们能够去缝合,我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技术有了成长,比我想象的进步得更快。”蒋国庆说。
“医生”二字,意味着忙碌与责任,于蒋国庆而言是“临床与科研的双重责任”。即便忙碌,他仍乐在其中。这份对医学的热忱、对科研的执着,也悄然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在孩子们心中,从父亲蒋国庆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一课,便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
来源:健康江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Copyright C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医学考试中心)
Copyright C 2002-2023 jsws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才服务许可证:苏人中介第(2007)002号 苏ICP备18069929号-1
联系技术支持 QQ24375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