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张闻天。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曾仅次于博古。尽管他早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就和博古相识,但在遵义会议上,他选择与手握真理的毛泽东站在一起。
毛泽东与张闻天初次见面是在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苏区之后,此前两人只是一般同志关系。如张闻天回忆的,毛泽东“是什么人,他有些什么主张与本领,我是不了解,也并没有想去了解过的”。1934年初,张闻天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教条主义领导者本来的意图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把张闻天从中央排挤出去,另一方面又可以架空毛泽东在苏维埃政府内的权力。但这个变动促成了他们因工作关系而有了深入的了解。1934年4月,张闻天、毛泽东合著《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标志着两人合作的开始。随后,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如应援助福建人民政府等产生共识。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苏区重镇广昌失守后,张闻天公开批评广昌战斗同敌人死拼,使得红军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与博古、李德等公开冲突。长征出发前,张闻天已经被架空,只有一个政治局常委的空衔。长征出发后,他同毛泽东、王稼祥住在一起,经常讨论交换意见,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观点也都日趋一致。所以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成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继博古之后成为党的总负责。他作风民主,重视集体决策,和毛泽东配合默契,使得党与红军迅速走出困境,迈上胜利的坦途。据档案记载,从1935年10月至1938年9月,有洛甫(或张闻天)署名的电报451件,其中,“洛、毛”或“毛、洛”联名发出的就有286件,合作非常融洽。当时有人说他“老是跟着毛泽东跑”,而他却坦然地说:“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
张闻天认为真理的获得离不开调查研究。1942年2月底到1943年3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长的张闻天带队到陕北和晋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期近13个月。为了调查的真实性,他化名为张晋西。整个调查中,农民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称他为张团长或者老张,很乐意和他交谈。这次调查为我们党此后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专家点评】
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李继锋:张闻天服从真理,在党和红军处在生死存亡时站在了正确路线的一边,对党的事业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对装腔作势、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等言行深恶痛绝。而且作风民主,使大家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己淡泊权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Copyright C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医学考试中心)
Copyright C 2002-2023 jsws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才服务许可证:苏人中介第(2007)002号 苏ICP备18069929号-1
联系技术支持 QQ24375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