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半准时到医院,稍稍活动一下筋骨,洪宜成对着镜子穿好白大褂、戴上白帽,正好衣冠,是每次出诊前的“仪式感”。左手套上方便为患者检查的橡胶手套,瞄一眼已经些许磨花了表盘的手表,还不到6点,第一位病人已经等候在诊室外。
“非标”的耄耋老人,“非标”的医生,这是对洪宜成的初印象。
洪宜成,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主任中医师。这位“洪氏眼科”非遗的第四代传人,86岁仍在门诊一线,眼不花耳不聋,写起病历、处方行云流水,爱和患者“碎碎念”,各种检查也不假人手。一周出诊三次,清晨六点前开诊,过午一两点结束是常态。
“发挥余热,有生之年,再多看几位病人!”洪宜成说。
86岁上门诊,重新定义“耄耋老人”
“你这种情况多久啦?”
“除了眼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
“糖尿病有没有?”
几句问诊后,洪宜成判断要给患者检查一下眼底。右手抄起摆在桌边的眼底镜,起身,两步走到诊室门口,“啪”地一下关掉了灯。排除外界光线干扰,眼底镜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眼睛情况。
从起身到检查完毕,不到30秒。随诊的两名医生忙着预问诊与录入病历、处方,看起来并没有要随时“搭把手”照顾洪宜成的习惯——86岁的洪宜成看诊,真的太利落了。
每周一、三、五,洪宜成的门诊都是南京市中医院最早开诊的。
“我从30多岁开始,就习惯4点多起床,五点半到医院,在医院走道上走上2000步锻炼一下,之后就上门诊了。”洪宜成说,最早来看他门诊的患者,五六点就到了。这是他和老患者的“默契”。有的患者要上班,有的是孩子还得赶上学时间,自己开诊早一点,不耽误这些患者的“正事”。求诊的患者很多,即便开诊时间比常规往前挪了一个多小时,门诊铁定还得下午一两点才能结束。
看诊的患者,不少已经“粉”了洪宜成好多年,他们知道洪宜成看诊的习惯,也知道看诊要带上本笔记本。洪宜成不用助听器,不用老花镜,一边问诊一边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录症状、处方思路——列出药材与用量,记录详细得能写上三页纸,最后郑重又工整地在右下角签上“洪宜成”的签名。新患者没有本子也不用买病历本,洪宜成自备纸张记录好,叮嘱患者复诊时再带来。
6月13日早上的门诊,有患者从武汉赶来,这样的外地粉丝并不在少数。挂上他号的患者,有的年纪比他还大,86岁医生叮嘱90多岁的老人:“别担心,用上药,问题能解决。”
还有看诊时间跨度最长的患者,已经在这儿看了四十多年。患者视神经静脉血管炎,每年夏天都出血严重,洪宜成给她用上中药,控制不再出血的同时,再把之前的出血吸收掉。视神经静脉血管炎很容易走向失明,因为遇见了洪宜成,病情在患者身上踩了“刹车”。
那些长久追随他的患者,见证了彼此的岁月变迁。对于这些老患者,洪宜成不仅是他们的医生,更像是一位老友,熟悉他们的病情,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几句“闲话家常”,成了诊室里最温情的时刻。
何以“非遗”?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做过“功课”的患者,都知道洪宜成响当当的“名头”:金陵洪氏眼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宜成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
何以“非遗”?洪宜成叙述中的关键词,是传承。
“金陵洪氏眼科的创始人是我的祖父洪立昇,他家中排行第三,大家喊他‘洪三爷’。”洪宜成回忆,祖父最早是在家里坐诊行医,小时候他就看到家中有一个大匾,长条形的木匾,上面八个大字:“内外妇儿,大小方脉”。“意思就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大人小孩病都能看,相当于全科医生。”
当时社会上患眼病的人很多,但从事中医眼科的人很少。根据调查数据,20世纪70年代,江苏专业的中医眼科医生不足十人。祖父随后从“内外妇儿”转向专门的中医眼科,在南京市秦淮区琵琶巷34号开了诊所。“我记得家里当时藏有好多书,都是线装的、宣纸的,一本一本的书到处堆的都是。堂屋的背墙上面有幅很大很高的画,画的是孙思邈老先生为老虎医眼睛的传说。”
从小耳闻目染,再加上祖父的影响,洪宜成从小就对中医很感兴趣。洪宜成兄弟姐妹8个,祖父点名他来继承衣钵。1956年初中毕业后,洪宜成就开始随祖父习医。两年后,洪宜成参加了南京市第二届中医班,后到了南京市中医院眼科,又随祖父学习了20余载。
20世纪80年代,洪宜成还应当时的江苏省卫生厅之邀,开办了两期中医眼科培训班,培养了30余名医生,中医眼科开始“开枝散叶”。
“洪氏眼科对一些眼科疑难病,如色素膜炎、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黄斑病变、眼底出血、巩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内外眼病均有较好疗效。我们治疗眼病有一些基本方法与理念。”洪宜成说,首先要有整体观念,“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睛”,凡治眼病,必须“细辨其症,详究其本”,二要辨证施治,老年人多肝肾二虚,精血不充,精血不能上濡,内障病而起;妇女多因气血二虚、气血失调、血不养睛,目不得血不能视,因此在临床上用药要因人而异。
洪宜成(前排左四)参加中药热敷眼罩治疗麦粒肿有效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鉴定会
洪宜成介绍,祖父创制的好几个方剂,像经验方“明珠饮”“疏风散”,分别成为治疗内外眼病的代表方剂,一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尤其是“决明退障口服液”对控制和延缓晶体混浊加重,改善视功能有较显著疗效。洪宜成在洪氏中医眼科药剂“决明退障口服液”“针眼膏”“补血复明合剂”基础上,又研制出“化瘀明目丸”“桑菊消炎合剂”“新拨云退翳丸”“柴芩消真合剂”等眼科中药制剂,很受欢迎。
中西医结合,是洪氏眼科的另一个特色。“作为我们中医,不能完全西化,但现代中医也不能只靠‘三个指头’,比如现在我们看眼底病,仅凭‘三个指头’怎么能知道眼底出血了,视神经萎缩了,血管动脉硬化了?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检查,用我们中医中药进行诊断和治疗,就可以实现完美地结合。”
183条短视频1.1万粉丝,多个地方“碎碎念”
家住南京禄口的杜女士第一次看诊,就成了洪宜成的“粉丝”。杜女士是陪丈夫来看黄斑变性的,丈夫得病十四、五年了,往眼睛里打针治疗就打了20多针,但这两年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挂到了洪医生的号,就赶紧来看看中医有没有解决办法。
“我看洪医生看得极其仔细,又很亲和,一点架子都没有,想到自己干眼症也很多年了,怯生生问能不能加个号,没想到他就答应了!”杜女士说,“我们都素不相识,真的感觉到他把患者当亲人一样。”
很多患者感慨:“从来没见过像洪医生这样的医生。”
一位中年女性来就诊,问诊结束时看着洪宜成写方子,不自觉地叹了口气。洪宜成敏感地抬眼,郑重和她说道:“万病之源,从情绪开始。很多眼病发病,都是从情绪不好的状态下,不仅仅是眼睛,很多老年病也是这样。调整好情绪,千万不要再叹气了。”
“要不是您,我的眼睛估计废咯。”两年前初次就诊的詹先生,因为角膜炎只能看清视力表的第二排,两年后自己开车前来复诊。患者的改善让洪宜成欣喜,一边检查一边叮嘱,“还是要少用眼,多休息,不要感冒。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巩固、提高视力、控制白内障的阶段了。”
洪宜成看诊时,话很多,叮嘱很多。哪怕只是患者问了一句怎么熬中药,洪宜成也能停下来说上一两分钟。
“有眼天堂,无眼地狱,患者患眼病很多都非常焦虑了,我多说几句,患者也就多几分安心。”
现在,诊室之外,洪宜成又多了个地方“碎碎念”。三年前,他开通了“金陵洪氏眼科洪宜成”的抖音号,至今上传了183个短视频作品,积累了1.1万粉丝,超过254万次播放量。在这些短视频里,他提醒大众“能不戴美瞳就尽量别戴”,“吐槽”有的患者“都来看眼病了,候诊还手机刷个不停”。有提示意义的病例,他也会通过门诊实录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我不追求点击量,也不想当‘网红’,就是想多个渠道让大家更加了解眼病,也更加了解中医。”洪宜成曾说,年轻一代对中医的热爱需要被唤醒,如今86岁的他,用上了最潮的方式。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Copyright C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医学考试中心)
Copyright C 2002-2023 jsws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才服务许可证:苏人中介第(2007)002号 苏ICP备18069929号-1
联系技术支持 QQ24375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