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工作一线,用仁心守护生命、以拼搏书写担当。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展现这些获奖者的动人风采与先进事迹,让医者之光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希望。
今天,我们走进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结核科主任潘洪秋的故事。
上午八点半,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大楼住院病房里,潘洪秋的查房工作开始了。
“药吃了以后有什么反应吗?片子复查效果怎么样?”潘洪秋正在询问的是31岁的肺结核患者李先生。一个多月前,李先生因咳血入院,检查发现感染了肺结核。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目前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对于即将要进行的检查项目,潘洪秋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之前不了解,但是听他介绍过之后就知道了。潘主任对于病人的询问总是详细解答,关心每一个病人的身体状况。我直接打电话,潘主任也都会接。”潘洪秋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李先生倍感温暖。
潘洪秋介绍,目前病房里收治的基本是肺结核、结核共病以及结核后肺病患者。患者对于疾病的防治知识,需要医生们逐一讲解清楚。
“潘主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愈率怎么样?我们非结核杆菌家庭需要注意什么?”
“治愈率总体还是比较好的,正常90%以上,非结核杆菌不像肺结核要报卡,它不是传染病,患病和免疫状态有很大关系。”
正在向潘洪秋询问的患者张先生已经住院近三个月,他是一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因为胸闷、咳嗽入院,经过治疗有了明显好转。
每周三是潘洪秋固定的查房时间,从八点半开始,十二点左右才能结束。潘洪秋和每一位患者的沟通交流都十分耐心细致。因为结核属于传染性疾病,在传染病病房查房期间,医生、护士始终需要佩戴N95口罩。
潘洪秋坦言,这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口罩戴了四个小时你就会发现,喘气喘不过来。我们上班状态下每天都要戴这么长时间,不停在跑和动,查房下去肯定是一上午不喝水,所有医生都这样。”他说,自己因为工作时水喝得少,还生了肾结石。
在日复一日的诊疗中,潘洪秋始终以专业和关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查房中,他来到一个独立病房,这里住着61岁的患者巫先生,2002年他曾在检查中发现肺结核,经过治疗痊愈。今年因为要开刀,在例行检查中又发现了肺结核。“他是因为肚子疼查出来是胆囊炎, CT检查后发现有肺结核,有空洞,但没有症状也不咳嗽,这种情况比较隐匿,容易误诊。”潘洪秋解释道。
对于此类被误诊或症状不明显的结核病例,潘洪秋除了询问患者情况,也会向其他医生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在门诊中不会漏诊这样的患者。
巫先生表示,到医院确诊结核病感染后,潘主任向他宣讲了结核病的危害,他立刻提醒朋友和家人进行检查。对此,潘洪秋很是欣慰:“我们现在做无结核城市工作,宣传多了病人也理解了,像这名患者,他的家人、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去做了检查,最后有家人查出是阳性。”
在结核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也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而潘洪秋从毕业后一直在结核科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六年。谈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潘洪秋的回答真诚而质朴:“我是第一站就分到结核科,干一样爱一样,总要有人干这个工作。”
潘洪秋说,自己刚工作的时候,结核病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百,目前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十,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能够亲历并见证结核工作越来越好,他感到很自豪。
目前,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潜伏感染门诊已建成全国结核潜伏感染门诊示范点,潘洪秋也担任中国防痨协会结核潜伏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他说:“希望能把结核病的发病率降低到十万分之十以下,这是一种成就感,把传染病看好了,传染源控制了,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来源:健康江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