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习交流

铭刻历史记忆 激发奋进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1-10-11 作者:江苏卫生人才网 浏览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是中国民众奋起抗争、抵御外辱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抹不去的记忆,不屈不挠的抗争、打击侵略者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纪念的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要在回望九一八事变中铭记历史,深刻认识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激扬奋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擦亮创伤记忆,增强“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忧患意识。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一个人丢失了记忆,就丢失了自我;国家民族丢失了历史,就丢失了现实和未来的依凭。历史记忆需要常常擦拭、洗去浮尘。对于九一八事变这段承载着“中华之殇”、充满创伤印痕的历史,我们同样需要擦亮记忆,保持对曾经屈辱历史的“痛感”,居安思危、自醒自励,在历史伤痛中凝聚起民族尊严的共识,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回看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曾经饱受屈辱与苦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了解日本侵略中国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暴行,都应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与卓越、牢记无数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英烈们在党带领下的巨大付出和取得的伟大功绩。这段血写的历史也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擦亮创伤记忆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汇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磅礴力量。今天,当站在党带领我们创造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的基点上,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时,越是面对成绩,我们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必须深刻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既要打好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风雨无阻、坚毅前行。

传承英雄革命精神,筑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意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英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赴汤蹈火,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牢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意义。革命英烈是“旗帜”,是“灯塔”,他们的意义和价值已超越了英雄个体本身,背后蕴含了特定的价值意蕴,承载了民族的精神追求,彰显了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我们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爱国意识转化为报国的实际行动,特别是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用自信的发展步伐走出自强的发展之路。

增强反思和进取精神,提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担当意识。不忘国耻方可奋发图强,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加强国耻教育,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国耻教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凝心聚力的现实作用。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我们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指南。我们要铭记百年党史和九一八事变之后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不断增强将奋斗目标转化为行动的思想自觉,在历史担当中继往开来,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前行。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医学考试中心)   

Copyright C 2002-2023 jsws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才服务许可证:苏人中介第(2007)002号   苏ICP备18069929号-1  

联系技术支持 QQ2437502008

用微信扫一扫